你的孩子输得起吗?

时间
2008-12-01

宝宝个案

然然是个很自信的小女孩,也许是因为在班上属于年龄比较大的,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,回家来也总说,“老师今天又表扬我了”,“老师今天夸我做操的动作最标准”。妈妈、奶奶也经常对她大加赞赏。老师看着然然可爱的样子,当然也是很喜欢,平时班里有活动也会经常请她做主角,让她站在显眼的位置,即使然然有时淘气,做些错事,老师也不会批评她,只是用责备的眼神看她一眼。但是最近妈妈发现然然越来越说不得了,在家里做了错事,妈妈不能批评,妈妈说一句,她就会顶一句,“你干吗说我呀,我就这样做”,“你不也说我是最棒的吗?那你还总说我”。一次,妈妈带她去上音乐课,老师请每位小朋友都唱一个“la”的音,她唱完后,老师说唱得不够准,她马上撅起嘴来,再也不唱了,后半节课就没再张嘴唱。妈妈有些急了,这孩子怎么一点都输不起呢?

心理分析

然然是个优秀的孩子,理解能力强,自我控制能力强,经常在同龄的孩子中处于优势地位,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她的自信心,同时也会让她有了优越感,凡事只能赢,不能输,也容不得别人批评。然然的妈妈说,然然在玩游戏的时候也是怕输,看到自己快输了,就马上说“不玩了,不好玩”。

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,慢慢发展出来的好胜心,对孩子而言,是一把双刃剑,有好胜心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,孩子会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,会思考怎样让自己做得更好,更符合社会规则,更能获得成人的肯定性评价。但同时好胜心太强,也容易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不足,认为自己什么都行,不会正确地判断、评价自己,受到肯定时喜形于色,坦然接受,而受到否定时则心情沮丧,接受不了,用大喊大叫、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。只有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好胜心,让他(她)知道,每个人都有所长,也有所短,只有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考方式,培养出正确的“成败观”,才能使好胜心变成孩子成长的动力。

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在四岁后,好胜心开始增强,也开始对竞争性的游戏产生兴趣,但由于此时孩子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成败观念,孩子对自己的失败会觉得很沮丧,就会用生气、打人、发脾气等手段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。成人要正确引导,帮助孩子明白“凡事都会有输有赢”,自己不能是“常胜将军”,面对失败要有一个正常的心态,要学会遵守规则,输了要想一想自己为什么会输,怎样才能再赢回来。同时在孩子失败时及时转移他的注意,减少和化解由于失败而产生的消极情绪,再慢慢地说服孩子正确地面对成败。

专家支招

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“成败观”,学会面对输赢,可以采用一些适合孩子的策略:

善用鼓励的方法让孩子面对失败。孩子的自信心是经常肯定而被强化起来的,但过分地自信也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。遇有做得对的地方,及时鼓励是必然的,遇有做错的时候,也要善于运用鼓励的方法,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,分析自己到底错在哪里,并及时鼓励孩子面对失败。鼓励孩子面对失败是很重要的,失败是正常的,更重要的是有面对失败的平和心态。

以游戏活动帮助建立正确的“成败观”。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放松的状态,游戏也是孩子喜欢的活动,因此,通过游戏的形式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“成败观”是一种有效的方法。如传统的“石头、剪刀、布”游戏,规则简单,孩子也喜欢玩,在玩游戏的过程中,可以先故意一直输给孩子,再告诉孩子,一直赢就会觉得没挑战,再鼓励孩子动脑分析,并告诉孩子“玩游戏就会有输有赢”,让孩子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“成败观”。

与孩子分享成人的失败经验。孩子面对失败时情绪不好,不是孩子的错,而是孩子不知道怎样面对失败,也会是由于孩子缺乏失败的经验。成人与孩子分享失败的经验,让孩子知道爸爸、妈妈也有许多不会做的事,爸爸、妈妈也有做错的时候,孩子慢慢就会明白,原来大人也会失败,大人也会做错,失败和做错不是“丢脸”的事,成人不能因为孩子失败而打击孩子的自信,应该在孩子失败时及时帮助孩子化解失败带来的消极情绪,以自身的经验帮助孩子理解失败是正常的事。关键要让孩子明白结果不是最重要的,只要努力了,即使失败也没关系。